plc现状以及前景-PLC技术网(www.plcjs.com)-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门户


plc现状以及前景

 (点击题目 可以在互 联 网中搜索该题 目的相关内容)
日期:2006-3-16 22:55:09     来源:   作者: 中国自动化网  点击:
点击【  大   中  小 】,可以选 择字 体的大小,以便 你阅读.

plc在向微型化、网络化、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
  长期以来,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,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,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。同时,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,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。
  目前,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,生产300多种产品。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,如siemens、modicon、a-b、omron、三菱、ge的产品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,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,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。在plc应用方面,我国是很活跃的,应用的行业也很广。专家估计,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(20万套(其中进口占90%左右),约25(35亿元人民币,年增长率约为12%。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,约35(45亿元人民币。
  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,2000后大幅度下滑。但是,按照automation research corp的预测,尽管全球经济下滑,plc市场将会复苏,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,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,并继续略微增长。
  微型化、网络化、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。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,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。但在最近几年,微型plc(小于32 i/o)已经出现,价格只有几百欧元。随着软plc(soft plc)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,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-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。
  当前,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,plc也不例外。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。可以相信,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,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。
  一、  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
  集散控制系统dcs(distributed control system)问世于1975年,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、日、德等国。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,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,首批有化纤、乙烯、化肥等进口项目。当时,我国主要行业(如电力、石化、建材和冶金等)的dcs基本全部进口。80年代初期在引进、消化和吸收的同时,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。
  近10年,特别是“九五”以来,我国dcs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,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,如北京和利时公司、上海新华公司、浙大中控公司、浙江威盛公司、航天测控公司、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。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,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,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,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,占35%。短短几年,国外dcs系统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。这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,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,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,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。与此同时,国产dcs系统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。
  虽然国产dcs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,其中主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。我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%,年市场额约为30(35亿元。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,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。据统计,到2005年,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;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,需要dcs实现监控;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(20年,需要更新和改造。所以,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会动摇。
  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,2002年我国dcs市场状况如下:
  小型化、多样化、pc化和开放性是未来dcs发展的主要方向。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,已逐步与plc、工业pc、fcs共享。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三种系统融合,而且“软dcs”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。pc-based控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,各dcs厂商也将纷纷推出基于工业pc的小型dcs系统。开放性的dcs系统将同时向上和向下双向延伸,使来自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在整个企业内部自由流动,实现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无缝连接,向测控管一体化方向发展。

本新闻共5页,当前在第11 2  3  4  5  

上一篇: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
下一: 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